项目摘要
执行NSFC等项目的研究发现,暴露在HIFU场中的组织- - 声通道和焦域的声环境是动态变化的,这种动态变化又反影响HIFU在组织中的传播和损伤形成,并相互影响,而积极改变组织声环境可增强超声能量沉积。本申请椐此立题,提出"HIFU治疗中的组织声环境及声场/温场自适应和改变组织声环境"是值得研究的有关治疗超声传播、非线性声学、气泡动力学和声空化等关键问题。为此,系统研究受HIFU辐照的声通道和焦域处组织在损伤形成过程中的声学特性、空化行为及与瞬态损伤的关系,集总探讨HIFU治疗中组织声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;研究HIFU治疗过程中适应组织声环境变化的声场/温场动态匹配;研究利用筛选的微泡/相变形纳米声液滴改变组织声环境以增强可控性HIFU热损伤/空化损伤,以及远期生物学效应和安全性评价,在此基础上探讨用于子宫肌瘤增效治疗的可行性。研究结果将促进HIFU治疗机制、工程技术、临床应用和相关学科发展。
结项摘要
摘要:高强度聚焦超声(HIFU)已用于临床治疗肿瘤,展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但来自临床的需求是如何进一步在更有效、更安全地前提下更高效地治疗,其关键科学问题是组织声环境和改变组织声环境的研究,围绕这一临床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,本项目系统研究了暴露在HIFU场中的组织声环境特性及其对聚焦超声能量沉积的影响;研究了基于MRI实时测温的组织声环境的温场匹配;研究了利用微泡/相变形纳米声液滴等手段改变组织声环境以增强HIFU治疗的生物学效应和安全性,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用于子宫肌瘤增效治疗的可行性。研究取得了如下重要进展:1)HIFU声通道上多层组织,特别是肋骨对超声能量的衰减非常明显。声通道上肋骨的声衍射效应增大了-6dB聚焦超声焦域、降低了峰值声压;靶区血供明显降低聚焦超声能量的有效沉积,这为优化聚焦超声治疗提供了依据。2)HIFU辐照过程中,声空化和沸腾产生的气泡动力学行为对凝固性坏死形成、B超监控有重要作用。3)在HIFU辐照中观察到HIFU可形成小于其使用的声波波长1/10的损伤,提出了HIFU靶向细胞外科的概念。4)建立了MRI引导的HIFU治疗系统,提出了基于MRI测温的超声能量输出实时闭环控制方案,实现了MRI引导HIFU安全、有效地治疗104例子宫肌瘤。5)应用自制相变性氟碳乳剂和SonoVue可明显提高HIFU治疗效率,筛选出安全前提下高效治疗的声功率——SonoVue剂量组合。6)展示出应用SonoVue改变组织声环境提高HIFU消融子宫肌瘤治疗效率的临床应用前景。项目执行期间新增国家级项目7项,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2篇,其中SCI论文8篇,EI 3篇,/ISTP4篇,参编专著章节1部。获得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连续举办4届超声治疗‘大家’论坛,在2009年首届超声无创治疗国际高峰论坛上发布了存活10年的HIFU治疗病例。促进了人才培养。研究工作展示出该团队在HIFU技术研究的扎实基础和学术地位,对促进HIFU 技术及其产业和相关学科发展,保持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,具有重要的科学、经济和社会意义。
项目成果
期刊论文数量(61)
专著数量(0)
科研奖励数量(1)
会议论文数量(7)
专利数量(0)
数据更新时间:{{ journalArticles.updateTime }}
数据更新时间:{{ journalArticles.updateTime }}
数据更新时间:{{ monograph.updateTime }}
数据更新时间:{{ sciAwards.updateTime }}
数据更新时间:{{ conferencePapers.updateTime }}
数据更新时间:{{ patent.updateTime }}